韩国半导体成功去日本化?还远着呢!

2021-06-30 14:01:31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谢谢。


昨天,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报道指出,日本政府于2019年7月4日对韩国实施出口限制。此后,韩国企业成功降低了对从日本进口的工业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依赖。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6月28日公布,2018-2020年韩国每年自日本进口氟化氢从6686万美元下降至938万美元,去年进口是过去17年来首次低于1000万美元。此外,去年从日本进口的氟化氢占氟化氢进口总量的比重从32.2%下降到12.8%。

如此快速的下降是因为韩国公司成功地增加了产量并使其供应来源多样化。例如,SoulBrain 的 12N 氢氟酸溶液产量翻了一番,SK Materials 正在制造 5N 氟化氢气体产品。

其他两个限制项目,即 EUV 光刻胶和氟化聚酰亚胺,也有同样的趋势。韩国政府已经吸引了杜邦和 TOK 的投资,用于国内 EUV 光刻胶的生产,一家韩国公司目前正在测试其原型。Kolon Industries 和 SKC 目前有能力生产氟化聚酰亚胺。

政府为这些部门的增长进行的研发投资也正在取得成果。限制措施实施后,政府立即提出了提高竞争力的计划以及2485亿韩元的研发投资。据该部称,从2019年8月到今年2月,在这些领域共提交了271项专利申请。

政府计划到2022年投资7万亿韩元,以开发先进的材料、组件和设备技术。此外,正在计划与全球行业领导者的联合研发项目以及 1 万亿韩元的专项资金。

因为这个报道,有媒体表示,韩国半导体摆脱了日本的制裁,但这是真的吗?

韩国对日逆差扩大,「去日本化」还很远


据日经报道, 韩国的对日本贸易逆差正在重新扩大。由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等的进口增加,韩国1~5月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增长34%。日本加强对韩出口管理即将迎来2年。韩国政府就对日本依存度高的品类推进国产化的「去日本化」仍未实现。

韩国贸易协会统计显示,1~5月韩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增加34%,达到100亿美元。同比逆差额连续13个月扩大。

原因是作为最大品类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增加。1~5月进口额为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包括半导体材料在内的「精密化学原料」也增加12%。


由于全球半导体短缺的背景,三星电子等宣布推进增产投资,正在积极采购日本的制造设备和材料。这些都是韩国政府大力推进国产化的领域。

韩国为对抗2019年7月的日本出口管理严格化措施,提出培育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产业。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自2019年起在3年时间里投入5.7万亿韩元的预算。

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呼吁称,「将危机变为机会,发展为尖端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制造强国」。

实际上韩国也取得成果。针对用于半导体电路形成工序的氟化氢,韩国造的采用扩大,目前的进口额与2018年相比徘徊在1~2成的水平。

由于「抵制运动」,韩国目前的啤酒进口额仅为2018年的约1成的水平。韩国进口汽车协会统计显示,日本车销量仍处于减半的状态。

但是,韩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扩大,原因是日本的尖端设备和材料保持竞争力。文在寅政权虽然强调部分「实现国产化」,但对日贸易逆差扩大显示出「去日本化」战略的倒退。

韩国半导体行业也有观点表示,「没有日本造就难以参与竞争」。实际情况是三星为了赢得与台积电(TSMC)等的最尖端竞争,正在谋求加强与日资供应商的关系。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也重视韩国市场。东京应化工业将位于韩国的光刻胶工厂的产能提高至2倍。大金工业也提出与韩国企业合资成立涉足半导体制造用气体新工厂的方针。

贸易统计显示,日韩企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仍在维持。不过,在韩国企业之中,也出现根据政府意向采用国产产品的趋势。

在中美对立的背景下,供应链中断将给企业活动投下阴影,曾属于国际分工成功案例的日韩半导体产业也正在受到政治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722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芯片制造关键一环愈加凸出,中国是未来主战场

国内MCU进入洗牌前夜?

王阳元院士谈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 ,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 |汽车芯片|存储|MLCC|英伟达|模拟芯片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责任编辑:Sophi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