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国内外还有哪些传感器厂商
来源:内容来自资本论,谢谢。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感器消费市场,物联网产业圈的构建势在必行, 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传感器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传感器,即物联网的“五官”,用于采集各类信息并转换为特定信号的器件,可以采集身份标识、运动状态、地理位置、姿态、压力、温度、湿度、光线、声音、气味等信息。
广义的传感器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敏感元器件、RFID、条形码、二维码、雷达、摄像头、读卡器、红外感应元件等。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达到11万亿美元,相应的传感器市场也将达到数千亿美元规模。目前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如博世、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霍尼韦尔、飞思卡尔、英飞凌、飞利浦等。
传感器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七五”才确立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已基本掌握中低端传感器相关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较小,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汉威电子、华工科技等。

博世
博世是德国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博世在MEMS传感器领域的经验超过20年。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MEMS传感器之路始于汽车电子。如今,应用于汽车上的MEMS传感器超过50个,例如在ABS、ESP、安全气囊等为人熟知的汽车安全功能上,在导航和车载语音娱乐系统等舒适性功能上,博世汽车电子传感器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05年起,博世开始在消费类电子传感器领域发力,并迅速成为市场先锋。
博世提供的惯性运动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使消费者享受便捷、高效、安全的生活。75%的博世MEMS传感器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中都装有博世传感器。
2013年,博世成立了专门的物联设备及解决方案业务部门来把握新的增长机遇。基于传感的物联设备,博世研发并生产了一系列针对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在工业领域,企业无需进行大规模智能产线的全新设备投资,通过应用所提供的传感器设备,可以帮助工厂将现有设备接入物联网,实现数据驱动管理的工业4.0。此外,博世提供的物联传感器和设备及方案还可应用于智能家居、互联交通和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
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此前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整个传感器共有14大类,可分成65个家族,若按照技术再分,有366种技术。霍尼韦尔旗下的传感器就囊括了65个传感器家族中的32个,涵盖了将近50%。
霍尼韦尔看好的传感器应用不仅仅局限为食品、水和空气,医疗和健康相关市场,还放眼于交通、物流的相关市场,包括了商用车、乘用车以及公共运输。
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是多元化的、全球领先的汽车半导体厂商。目前意法半导体拥有三大业务区块和六大产品线,其中的第六产品线就是传感器,比如MEMS传感器,还有影像传感器。
意法半导体采用了FD-SOI技术,可以降低50%以上的功耗。衍生领域比如射频、超低功耗、嵌入式闪存。MEMS传感器领域包括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麦克风等,另外还有微执行器。
作为世界领先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意法半导体将专注于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四大细分市场。
亚德诺半导体
亚德诺半导体全称为亚德诺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简称adi。是一家专营半导体传感器和信号处理ic的卓越的供应商。
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analog devices, inc.(简称adi)的惯性检测产品和技术一直备受好评,目前正在工业、医疗、消费电子、通信和汽车等众多应用领域掀起新一代设计革命的浪潮。
德州仪器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模拟电路技术部件制造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跨国公司,以开发、制造、销售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闻名于世,主要从事创新型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电路方面的研究、制造和销售。除半导体业务外,还提供包括传感与控制、教育产品和数字光源处理解决方案。
德州仪器的传感与控制部提供传感器与控制技术,使电视机、汽车、飞机、计算机、摄录像机以及电冰箱、微波炉和烤面包机等各种家电变得更安全和更有效率,它的射频辨识系统也正在改变保安、库存管理和零售消费者辨识应用的面貌。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英飞凌可提供各类半导体解决方案,拥有微处理器、LED驱动、传感器以及汽车用集成电路与功率管理芯片等各类产品。
英飞凌传感器技术诸如气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MEMS麦克风等其他多种传感器,广泛应用在物联网,无人机,智能手机和家居等新兴市场。
易腾迈
Intermec是来自美国的自动识别行业的领导者,也是世界上在自动识别领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公司。
Intermec的产品范围包括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手持数据采集终端、固定式工业终端、车载数据终端、无线网络产品、数据采集服务器、条码标签与色带、移动电脑、移动打印机、通讯服务器、无线射频(RFID)标签、无线射频标签打印机、阅读器和各种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
飞利浦
飞利浦,1891年成立于荷兰,主要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 飞利浦照明自2014年开始推出CityTouch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已在美国洛杉矶、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全球各大城市成功运用,该系统是推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7年,飞利浦照明在中国市场推出CityTouch flex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该系统以路灯作为物联网的接入口,可接入包括城市应急系统、交通信号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人流、车流、天气检测系统等在内的各种智慧城市应用,全方位支持智慧城市运行。
飞利浦CityTouch flex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正逐步在中国布局,首批CityTouch flex已落地常州、昆山、北京等地。

汉威电子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从事气体传感器研究生产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从事气体传感器研究、生产的厂家之一,现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气体传感器、探测报警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形成了系列化的近50个品种规格的烧结半导体、催化燃烧、热线式气体传感器及气体探测仪器产品。
公司依托物联网基础,大力发展ITS产品系列。已经形成了以卡口,闯红灯抓拍系统,各种测速系统为主的智能交通产业、产品。其中警用酒精检测仪产品在近几年为交警部门查处酒后驾驶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苏州固锝
苏州固锝自成立以来,深入专注于半导体整流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和IC封装测试领域。
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明皜传感A轮融资金额9500万元。明皜传感主要从事MEMS传感器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方向有:加速度计、陀螺仪(研发中)、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和MEMS麦克风,旨在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提供所需的产品和集成方案。
华工科技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十几年来积淀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光通信技术、信息追溯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帮助实现物、设备与人理加智慧的互联。
华工科技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在已形成的激光装备制造、光通信器件、激光全息仿伪、传感器、信息追溯的产业格局基础上,针对全球“再工业化”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特点, 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智能制造”和“物联科技”两大业务方向。
昆仑海岸
昆仑海岸是一家拥有二十年历史的一家新时代的工业、农业物联网硬件生产商,公司为国内外物联网和云计算企业提供压力液位传感器、物位变送器、温湿度变送器、网关产品和服务。
随着物联网无线传感器、数据交换网关、云数据对接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昆仑海岸正在从单纯的硬件生产商向现场数据提供商转型,为流程工业生产现场、制造业生产线、现代农业、仓储、物流以及冷链全程提供一揽子数据测量、采集、记录、传输和数据对接服务。
敏芯微电子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老股东增值。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国内最早成立的MEMS研发公司之一。拥有数项涉及MEMS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发明和世界级科研成果。敏芯微电子的主要产品有MEMS麦克风、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
相对于传统的驻极体麦克风,MEMS硅麦克风有着可表面贴装,可靠性高,抗RF干扰能力强,体积小等诸多优点。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公司将其制程工艺广泛应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 (CIS)、多元化eNVM技术平台、IoT Solutions、混合信号/射频工艺技术、面板驱动芯片(DDIC)、CMOS 微电子机械系统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领域。
公司还提供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技术平台,能够打造集射频、基带、微处理器、嵌入式闪存、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于一体的单芯片系统(SoC)、系统级封装(SiP)、晶圆级封装(WLP)、2.5D封装等一站式服务。
中航电测
公司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的机载设备骨干企业,主营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等应变电测产品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作为国内电测行业领军企业,中航电测电阻应变计销量居全球第三位,应变式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同时,中航电测产品已经销往北美、欧洲等多个国家,是世界范围内应变计及应变式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自成立以来,高德公司立足自主创新,积极开展红外光学、成像电路、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结构及系统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研究公司目前拥有国内唯一的一条自主可控的8英寸0.25μm批产型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专用生产线,产品应用方向由目前的安防监控、工业检测、消防救援、国防安全、车船载夜视冶金石化等方向逐步向更多的民用领域迅速扩展。未来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新能源、医疗辅助诊断、机器视觉等。
在物联网感知端逐步拓展的大趋势下,红外这一重要物理量输入的逐步普及将叠加出各种应用的想象空间。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473期内容,欢迎关注。
R
eading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回复 科普 ,看更多半导体行业科普类的文章
回复 DRAM ,看更多DRAM的文章
回复 三星 ,看更多与三星公司相关的文章
回复 全面屏 ,看更多全面屏相关的文章
回复 双摄 ,看更多关于手机双摄像头的文章
回复 毫米波 ,看更多与毫米波相关的文章
回复 IPO ,看更多与半导体企业IPO相关的文章
回复 展会 ,看《2017最新半导体展会会议日历》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原创] 安森美的新目标
- 2 罗塞塔号撞向 67P 彗星,结束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彗星探测任务
- 3 苹果传出收购 McLaren 为哪桩?外媒:看上数据感测技术
- 4 3D深度相机会回归Android手机吗?
- 5 Win10免费结束后竟是这表现:微软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