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D/3D芯片,需要怎样的EDA?
2025-08-01
09:56:15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在摩尔定律放缓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向先进封装寻找芯片性能提升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行业也从过往的2D,走向了2.5D/3D。
关于什么是2D和2.5D/3D,根据珠海硅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毅博士的观点,这主要由以下两点判断:第一,堆叠的到底是裸芯片,还是封装好的芯片;第二,用于互连的到底是垂直互连,还是横向互连。是基于高密度基板,还是基于晶圆级的硅转接板。
“从产品组态来讲,我们通过灵活组合搭配芯粒,提高产品带宽和灵活性。再加上异质硅光,实现异构-异质混合,这是微芯片系统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甚至还出现了晶圆级的系统,就是整张Wafer上集成很多颗Die。”赵毅博士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他进一步指出,这些设计需要在一个系统中混合不同工艺的芯粒,也有不同的堆叠和键合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做堆叠芯片时,EDA工具要支持多种流程。

这时候,就需要重构EDA,来满足这样的需求,这也正是硅芯科技成立的初衷。“和传统EDA不太一样,我们所做的EDA是专门针对先进封装2.5D/3D堆叠芯片设计。”赵毅博士表示。“从设计工具流来讲,针对堆叠芯片设计,每一个2D EDA的点工具都要进行重构,这才是先进封装EDA最大的挑战。”赵毅接着说。
据介绍,硅芯创始团队成员早在2008年就从事堆叠芯片设计方法的研究,并深度参与其EDA工具研发。到2022年12月,硅芯科技正式宣告成立。
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硅芯始终专注于Chiplet与2.5D/3D堆叠芯片的EDA研发及产业化。作为国内少数通过Fabless(芯片设计企业)和Foundry(先进封装厂)验证的堆叠芯片EDA厂商。硅芯科技作为EDA企业,代表着连接芯片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桥梁,在解决2.5D/3D集成电路设计后端布局布线及DFT工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EDA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硅芯方面也指出,通过堆叠芯片设计模式,公司成功将芯片从平面扩展到立体。这不仅解决了面积有限的问题,还缩短了数据传输路径,降低了延迟,提升了信号传输效率,使产品性能提升了数倍。此外,硅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堆叠芯片布局布线工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TSV互连,同时加入了高效的散热通道,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还降低了整体能耗。硅芯科技的技术创新还表现在算力提升和多协议兼容性等方面。
硅芯科技还打造了包括系统级设计工具、2.5D Chiplet划分工具、2.5D D2D集成解决方案、3D IC物理设计解决方案、2.5D Chiplet 可测试设计解决方案、2.5D/3D热电协同分析工具等在内的一系列领先2.5D/3D堆叠芯片EDA 工具,为芯片设计流程高效实现2.5D/3D系统设计集成,完成设计环节快速迭代,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其中,3Sheng Integration Platform是硅芯EDA工具的新集大成者,为三维集成(多芯片与封装)给出了创新解法。据介绍,针对“三维协同设计”挑战,硅芯科技3Sheng EDA平台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平台创新打造“3Sheng Zenith架构设计--3Sheng Ranger物理设计-- 3Sheng Ocean Multi-die测试容错--3Sheng Volcano分析仿真--3Sheng Stratify 多Chiplet集成验证”五大中心,涵盖先进封装设计所有关键环节,并打通了“芯粒(Chiplet) - 中介层(Interposer) - 封装(Package)”三个维度的设计壁垒,在统一的数据环境和协同引擎驱动下,实现了跨层级的物理设计、分析与优化。这一能力改变了传统依赖多工具拼接、手动协调的低效模式,为开发者驾驭晶上系统的极端复杂性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一体化工具支撑。

针对“多目标协同优化”难题,3Sheng EDA平台也通过将“性能(Performance) - 成本(Cost) - 可测试性(Testability)”等多维目标深度融入优化引擎,为开发者提供最优解。与此同时,平台能够同时考量芯片性能指标、各类成本要素以及可测试性约束,运用智能算法进行全局自动寻优,帮助开发者做出更符合商业目标与技术需求的全局最优决策。
“做EDA本来就很难,在新兴方向做先进封装堆叠芯片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会持之以恒地投入,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赵毅博士在演讲中说。
关于什么是2D和2.5D/3D,根据珠海硅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毅博士的观点,这主要由以下两点判断:第一,堆叠的到底是裸芯片,还是封装好的芯片;第二,用于互连的到底是垂直互连,还是横向互连。是基于高密度基板,还是基于晶圆级的硅转接板。
“从产品组态来讲,我们通过灵活组合搭配芯粒,提高产品带宽和灵活性。再加上异质硅光,实现异构-异质混合,这是微芯片系统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甚至还出现了晶圆级的系统,就是整张Wafer上集成很多颗Die。”赵毅博士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他进一步指出,这些设计需要在一个系统中混合不同工艺的芯粒,也有不同的堆叠和键合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做堆叠芯片时,EDA工具要支持多种流程。

这时候,就需要重构EDA,来满足这样的需求,这也正是硅芯科技成立的初衷。“和传统EDA不太一样,我们所做的EDA是专门针对先进封装2.5D/3D堆叠芯片设计。”赵毅博士表示。“从设计工具流来讲,针对堆叠芯片设计,每一个2D EDA的点工具都要进行重构,这才是先进封装EDA最大的挑战。”赵毅接着说。
据介绍,硅芯创始团队成员早在2008年就从事堆叠芯片设计方法的研究,并深度参与其EDA工具研发。到2022年12月,硅芯科技正式宣告成立。
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硅芯始终专注于Chiplet与2.5D/3D堆叠芯片的EDA研发及产业化。作为国内少数通过Fabless(芯片设计企业)和Foundry(先进封装厂)验证的堆叠芯片EDA厂商。硅芯科技作为EDA企业,代表着连接芯片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桥梁,在解决2.5D/3D集成电路设计后端布局布线及DFT工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EDA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硅芯方面也指出,通过堆叠芯片设计模式,公司成功将芯片从平面扩展到立体。这不仅解决了面积有限的问题,还缩短了数据传输路径,降低了延迟,提升了信号传输效率,使产品性能提升了数倍。此外,硅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堆叠芯片布局布线工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TSV互连,同时加入了高效的散热通道,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还降低了整体能耗。硅芯科技的技术创新还表现在算力提升和多协议兼容性等方面。
硅芯科技还打造了包括系统级设计工具、2.5D Chiplet划分工具、2.5D D2D集成解决方案、3D IC物理设计解决方案、2.5D Chiplet 可测试设计解决方案、2.5D/3D热电协同分析工具等在内的一系列领先2.5D/3D堆叠芯片EDA 工具,为芯片设计流程高效实现2.5D/3D系统设计集成,完成设计环节快速迭代,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其中,3Sheng Integration Platform是硅芯EDA工具的新集大成者,为三维集成(多芯片与封装)给出了创新解法。据介绍,针对“三维协同设计”挑战,硅芯科技3Sheng EDA平台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平台创新打造“3Sheng Zenith架构设计--3Sheng Ranger物理设计-- 3Sheng Ocean Multi-die测试容错--3Sheng Volcano分析仿真--3Sheng Stratify 多Chiplet集成验证”五大中心,涵盖先进封装设计所有关键环节,并打通了“芯粒(Chiplet) - 中介层(Interposer) - 封装(Package)”三个维度的设计壁垒,在统一的数据环境和协同引擎驱动下,实现了跨层级的物理设计、分析与优化。这一能力改变了传统依赖多工具拼接、手动协调的低效模式,为开发者驾驭晶上系统的极端复杂性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一体化工具支撑。

针对“多目标协同优化”难题,3Sheng EDA平台也通过将“性能(Performance) - 成本(Cost) - 可测试性(Testability)”等多维目标深度融入优化引擎,为开发者提供最优解。与此同时,平台能够同时考量芯片性能指标、各类成本要素以及可测试性约束,运用智能算法进行全局自动寻优,帮助开发者做出更符合商业目标与技术需求的全局最优决策。
“做EDA本来就很难,在新兴方向做先进封装堆叠芯片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会持之以恒地投入,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赵毅博士在演讲中说。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