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十年,余凯的两条战略方法论

2025-04-23 07:42:59 来源: 互联网
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在回顾十年前创业的初衷时说道:“我们给公司起名Horizon Robotics其实是隐藏了我们的野心。那就是希望能够做未来机器人无处不在时代的基础设施——计算平台。”
 
所谓计算平台,按照余凯所说,就是芯片+操作系统。而余凯和地平线想做的就是机器人时代的“芯片+操作系统”。
 

 
“我们想做的是把深度神经网络置于我们做的机器人大脑芯片之中,我们要让每一辆车,每一个电器都具有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复杂场景决策控制的能力。”余凯表示。
 
回看过去十年的发展,这种“软硬兼顾”的研发思路,贯穿了地平线的整个发展历程。正是这种坚持,让地平线跨越了一道道难关成长至今。
 
创业十年,余凯的两点总结
 
如余凯所说,在2015年成立的时候,地平线就立下了赋能万物的决心,愿景就是成为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领导者,让每个人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当中,安全是第一,美好是其次。因为如果没有安全,所有的美好都不复存在。余凯也不讳言,在开始的时候,地平线同仁有的只是科学创业时所具备的对技术的热爱和执念。但在商业应用方面,其实地平线一开始并没有清晰的目标。
 
直到2020年征程2芯片量产,并携手长安打造了一款爆款车型后,余凯和地平线团队终于摸到了一些门道。从这颗芯片开始,余凯也带领公司从科学家创业走向了企业经营者。在做了这个转变之后,地平线也砍掉了很多业务,聚焦汽车业务。“我们的愿景是能让每一辆车都搭载地平线智能计算方案。”余凯说。
 

 
余凯在演讲中说道,在十年的创业过程中,他和地平线团队总结了两条战略方法论:
 
一是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如余凯所说,地平线不愿意内卷,更愿意做一个外卷型的企业,另辟蹊径,去拓宽技术和产业边界。如果真的要上“竞争战场”,那就以10打1,必须赢得胜利。


二是永远不要在悬崖边跳舞;具体而言就是要花更多精力思考死门在哪里,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可见风险”。如果真的要跳,也要距离悬崖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这两点思考的基础上,地平线基于团队骨子里面的“软硬兼顾”的技术信仰,坚持“耐得寂寞、成就客户”的文化价值观,推动公司的产品和路线图前进。余凯强调,任何产业的发展,总是从一开始的性能不足的时候走到性能过程的。而当性能不足的时候,软件硬件结合以及联合优化,可以让整个系统的效能取得相对竞争优势。这从地平线过去几年在智能驾驶芯片上的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余凯看来,在L5级自动驾驶需求被满足之前,智能驾驶一定要走软硬结合路线。
 
“地平线从来不是单纯的芯片公司,我们是芯片公司里面最懂软件算法的,我们是软件算法公司里面最懂芯片的,我们是软件算法加芯片里最懂车规的,以及最懂车规级质量安全的。所以我们是一个‘芯片+软件’系统级的智驾技术公司。”余凯总结说。“地平线也是一家有生态系统的技术赋能公司。我们一直相信开放共赢,全维利他。”余凯补充道。
 

 
余凯在演讲中强调,地平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车载计算平台供应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机器人计算平台供应商。十年征程中,地平线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以“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更安全”为公司使命,以“打造人人都爱用的智能驾驶产品”为新愿景。
 
这种坚持不但让地平线成为辅助驾驶领域的中国第一芯片商,公司在这个市场的市占率为33.97%,那就代表着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旗下的地瓜机器人,地平线团队也成为了消费类机器人第一大芯片跟计算方案的供应商。
 
走在前沿,推动智驾创新
 
如余凯所说,在过去十年里,地平线还在做得另一件事就是坚持创新。
 
硬件方面,过去十年,地平线共推出三代BPU,计算性能提升超1000倍,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能够赋能合作伙伴实现更大价值;算法方面,地平线也引领全球。例如在2024年,地平线推出了下一代通用视觉主干模型 Vision Mamba,其性能超越Vision Transformer,与Deepseek共同登榜2024全球最高引用量AI论文,这也让公司为智驾理论创新与技术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领先软硬件的基础上,地平线还坚持生态信仰,与最广泛的Tier-1和软件生态伙伴深化合作,这也帮助公司屡创新高。从出货量上看,去年四月,地平线曾公布,公司已经出货了达500万套辅助驾驶计算方案。时至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800万套,且有望很快会超过1000万套。在车型定点,地平线已经获得了超310款车型定点,并已经交付了200多个车型。
 

 
“公司去年宣布的量产芯片征程6E、征程6M这两个芯片在今年卖爆了,它成为行业的最大公约数。”余凯说。他表示,在汽车行业,从来没有一款这样的芯片,能在上市第一年就获得超过百万级的出货量。到现在,征程6E/M已经拿到超过了20款的车型,一共搭载目前已知超过100款车型。
 
在宣布这些傲人战绩的同时,余凯带来了公司的重磅产品HSD,也就是Horizon SuperDrive——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这个搭建了公司征程6P的方案构建了体验“类人”、用户“信任”的城区辅助驾驶产品。地平线同时还推出了Horizon Cell“弹夹系统”:灵活可插拔、升级更自在。据介绍,地平线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为车企合作伙伴提供“软件硬件皆可升级”的方案选择,实现车企与用户的双赢。
 
作为地平线的紧密合作伙伴之一,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HSD是行业一流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奇瑞集团与地平线就HSD量产展开全面合作。奇瑞基于开放创新的联合生态打造出“猎鹰方案”。地平线HSD作为奇瑞“猎鹰”的一款先进方案,将于今年9月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后续奇瑞还将有更多采用HSD的“猎鹰方案”车型陆续上市亮相。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驾驶大有可为,尤其是中国的智能驾驶产品,在芯片厂商、方案商、车厂和产业链各大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动下,更将名列前茅。国内厂商过去在这方面的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进来因为智能驾驶引致的事故,也让人开始对这个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思考。
 
在余凯看来,智能驾驶的本质是功能价值,而非情绪价值。
 
“智能驾驶如同智能汽车的’基带’,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给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等标准化的“功能价值”。智能驾驶提供功能价值,智能座舱提供情绪价值,有了功能价值做基础,情绪价值才有机会进一步释放。” 余凯说。以智能手机类比,余凯认为,智能驾驶就是智能汽车的基带,无论自研还是第三方合作都只是招式。只有“以高打低、以快打慢”才能跟上技术进步和时代更迭。对于智能驾驶的参与者而言,也需要在干好苦活累活、做好经验积累、提高体系化的组织文化与能力,才能打造真正的技术护城河,避免陷入技术平权陷阱。
 
展望智能驾驶技术未来的发展,余凯预期,在2-3年以后可能会出现L3,L3的整个算力大概要500—1000T,地平线要推出的新一代产品就在这个范围。至于L4,则需要到2030年到2035年,而要实现这种智驾水平则需要5000T的算力。“除了硬件,算法决定了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去逼近算力给我们能够体现的可能的上限。所以算法决定了体验的兑现,其实地平线在这一块其实一直都是行业里面的引领者。”余凯重申。
 

 
余凯强调,实现L3/L4/L5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好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当中,L3是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加上全场景L2辅助驾驶。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用户价值的兑现上,整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地平线要做狂飙中的冷静者,悲观中的笃定者。”余凯说。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