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落下帷幕,AI加速普及

2025-08-19 15:37:12 来源: 互联网
在人工智能汹涌来袭的当下,英特尔除了给大家提供极具竞争力的算力支持,还为推动AI更快、更好落地煞费苦心。例如他们在今年三月启动的“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正是公司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所做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英特尔长期深耕生态建设,在如今生成式 AI 的浪潮中,加速构建开放、可触达的 AI GC 软件生态,支持开发者提升效率。通过 AI PC Open Gateway (AOG) 开源项目以及‘AI PC 加速计划’‘AI PC 开发者计划’等一系列举措,英特尔推动 AI PC 生态的快速发展,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是重要举措之一。”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软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在今年三月举办的大赛启动仪式上说。
 
近日,这场历时半年的大赛正式落下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支团队围绕工业、教育、心理健康和游戏等领域进行巅峰,并为今年的大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英特尔提供底层支持
 
正如英特尔所说,AI创造力向边缘及端侧延伸是AI落地的重要趋势。而在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的实战舞台上,这一趋势正被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力量:例如,参赛开发者依托英特尔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调用CPU、GPU、NPU三大AI引擎(和上一代相比,NPU和GPU的AI吞吐量分别提升约4倍和3倍),在高达120TOPs的算力支撑下,直接于本地设备上开发并运行丰富的智能化场景。
 
同时,英特尔持续推动“AI PC加速计划”,并与200多家ISV共推出470项AI功能,支持900多款AI模型,让AI工具流畅运行。英特尔以及合作伙伴为选手提供了软硬协同的优化,包括PyTorch、OpenVINO、AI PC Open Gateway(AOG)等主流开源框架、量化和开发工具在内的全栈软件工具链。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引入的低代码/零代码开发方式,成为AI应用开发的“破壁器”——开发者无需深厚编程基础,仅需拖拽即可快速构建、测试并完成AI应用的开发。从AI PC算力底座到开放的软件生态,选手从大赛中获得的,既是让AI应用挣脱云端束缚的可能性,更是化繁为简的创作自由,这正是英特尔通过大赛向开发者传递的价值所在。
 
作为支持开发者创新的重要平台,英特尔今年为开发者生态做出了特别奉献:
 
第一,提供开源SDK AI PC Open Gateway 旨在提供统一的平台级 大模型服务API,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利用优化过的各类模型和服务,充分利用PC 硬件资源以及云端算力。
 
第二,通过OPEA 企业AI 开放平台为选手提供快速验证的 企业AI 模板。
 
在云-端-边整体的AI 应用生态方面,英特尔携手联想、惠普、扣子、腾讯应用宝,进行了深度的工具支持和广泛的生态推动。
 
1.天禧生态、惠小微生态 都在英特尔平台上提供针对AI PC 的高效开发套件,不仅集成了硬件平台的最新优化和技术,同时与PC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完整的AI PC 体验。做为AI PC的头部OEM,他们也领导着AI PC应用生态,两家合作伙伴为大赛提供从技术、实践、宣传,一直到生态落地的全方位支持。
 
2.英特尔携手扣子联合发布行业首个支持端云协同智能体开发平台:Coze-AIPC, 通过扣子创新的 “端插件” 机制,实现 AI PC 的 硬件 操控、本地知识库、本地推理、本地生成等能力被无缝嵌入扣子大模型与工作流。本次大赛中,很多开发者借助Coze的友好平台,快速搭建起AI PC的应用场景。
 
3.腾讯应用宝,与英特尔Bridge技术 和Celadon技术 深度融合,打破PC与移动设备的生态壁垒,推动跨端AI 体验、也为 AI PC的应用生态创造了巨大机会。
 
“不论是英特尔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所带来的出色算力,还是工具链升级所激发的创新活力,英特尔的AI技术都在不断进化。而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所发挥的作用,是让开发者充分体验英特尔AI技术的价值,并推动更多AI应用从云端走到边缘,从创意概念飞跃到商业化。”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软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总结说。
 
2817支队伍中选出40个胜者
 
据介绍,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共有2817支年轻队伍入围角逐,最终脱颖而出的共有40支优秀团队和作品。正是这些开发者的成功实践,以鲜活的案例为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写下生动注脚——技术不再悬于云端,而是运行在身边的端侧设备之间,跃动于产业和生活的脉搏之间。
 
李映博士介绍说,今年开发者的作品在落地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100 余件作品均已在真实场景中完成落地验证或原型部署。这背后,既得益于生态共建对 AI 实践的强力支撑,也离不开商业孵化机会的持续扩容。随着开发门槛的不断降低,不仅专业开发者能更高效地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更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 AI 创新活力,为整个生态注入了新鲜血液与长远发展的动力。
 
从英特尔提供的参考资料可以看到,本届参赛选手们将创新焦点锁定于和产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接地气”场景,充分展现了AI与实际需求交汇融合的巨大潜力。大赛涌现出了很多令人瞩目的作品:
 
1、在消费和商用领域的激烈角逐中,参赛选手开发了针对内容创作、游戏等场景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在这里,开发者们将AI引入到实景游戏,用AI Agent替代真人NPC与玩家互动,用图像识别替代传感器,开启“万物皆可触发机关”的创新玩法;智能营销AI助手则凭借LLM+MCP提供智能搜索、分析、生成、发布和多维评论策略,为企业提供基于AI PC的自动化社交媒体营销解决方案。
 
2.在垂直行业及应用领域的探索中,选手们为解决行业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里,AI变身雅思学伴,基于多模态交互与个性化学习路径的雅思学习备考个性化工具,将日常电脑使用场景转化为学习素材,碎片时间也能学;办公更能借助AI来加速——通过用户一句话描述或者上传本地电脑文件,生成PPT演示文稿、指令Chat操作PPT文档的AI智能体产品,贴近用户真实需求。 
毋庸置疑的是,如文章开头所说,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在这次大赛中,给予开发者很强劲的支持。
 
正如具身智能赋能绿色制造团队成员在接受采访中所说,他们的这个具身智能体用了很多小的Transformer架构的模型去做多模态感知,只有感知的比较精确,智能体做决策才会比较精确,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英特尔提供了OpenVINO的一系列小模型加速方案,以及在推理侧可以用IPEX-LLM去做部署,本地就可以有7B、8B的微调优化后的模型去做一些实时的推理,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高。”该团队成员表示。
 
写在最后
 
“通过本次大赛提交的作品,我们能清晰看到开发者们在不同领域的探索轨迹,消费类场景中,教育、个人助手等领域开发者踊跃入局,呼应大赛对日常场景 AI 应用的挖掘,智能学习陪伴、全维生活助手等创意,是开发者借赛事解码消费需求的实践。”李映博士总结说。
 
他进一步指出,历经两届大赛,让他深切感受到,未来AI创新应用正朝着以下方向加速演进:
 
1.云-边-端协同成主流架构。云、边缘、终端的分工协同更趋精细化:云端依托海量算力承担大模型训练、全局决策与跨场景共性需求处理;边缘节点聚焦本地化实时计算,大幅降低数据传输延迟;终端设备 AI PC、手机、物联网设备等,通过轻量化模型实现隐私数据本地处理。三者借助智能调度算法动态分配任务,精准平衡效率、成本与实时性。英特尔凭借覆盖云-边-端的全栈产品组合,从硬件到软件提供完整支撑,通过算力分层部署与协同,高效满足大模型训练、本地化实时计算、隐私数据处理等场景需求,为协同架构筑牢根基。 

2.传统AI与大模型形成互补生态。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与传统AI的“专精特性”将深度融合:大模型主导自然语言理解、多模态交互等“通用智能”任务;传统AI比如计算机视觉、预测性分析等专注垂直场景“精准执行” ;两者通过接口标准化实现协同,既发挥大模型灵活性,又保留传统AI的效率与可靠性。而英特尔至强、酷睿Ultra处理器结合GPU,已形成针对AI大小模型各类任务的完整解决方案。
 
3.人性化与个性化体验成核心竞争力 AI应用正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与“专属服务”:通过情感计算、多模态交互实现对人类情绪的理解;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提供“千人千面”服务,甚至催生“个人专属AI代理”,深度适配个体需求
 
4.开发门槛持续降低,推动“全民AI创新” 时代到来: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普及;预训练模型经蒸馏、量化技术适配终端设备,开发者无需从头训练,仅需少量数据微调即可落地,如PC部署专属小模型;自动化工具链日趋成熟,可大幅缩短开发周期。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共同构建更普惠的AI应用开发工具与生态。 
正是在英特尔及惠普、联想以及上述的一众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不再遥不可及。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