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顶科技:向光而行 打开光的新视界①
2023-11-21
11:45:44
来源: 聪明的小陈
点击
与光为伴,向光而行。在光的世界,汇顶科技探索深耕。今天,成功推出了第二代光线传感器,全面打开光学领域的新视界。
历时2年,汇顶第二代光线传感的顺利推出,迎来了全新升级。虽然首发产品是一个看并不算热门领域的投影仪,但战略意义非同凡响。下面简单聊聊。

一、光学新布局
一直以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为主的汇顶科技,成功布局智能家电新赛道。
在投影仪日渐普及的当下,因其轻巧、便捷、低成本的特性,逐步在家庭影院、商业办公、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不断替代传统笨重的LED大屏,在细分领域实现了快速成长。
但因为发光原理与成像特性的不同,投影仪的显示亮度远远不及LED屏幕,对于环境光的变化较为敏感。
白天关窗帘,夜晚关电灯。
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因为变化的环境光线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为提升显示效果,汇顶推出了两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与色温传感器。作用主要在于,根据外部光线的变化,对屏幕亮度与色温进行调节,提高观感质量,并保护你的双眼。
了解一下主要功能。
环境光传感器:当室内的光线较暗,眼睛瞳孔会放大,此时若电子产品屏幕亮度过高,人眼将会感到不适。相反,如果外部环境光线较亮,显示画面则会过于暗淡,甚至看不清画面。环境光传感器根据环境照度,将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调整至人眼可接受的亮度,提升观看者体验,也有助于节约电能消耗。
色温传感器:顾名思义根据环境色温调整显示色温、还原真实色温。人眼所见到的光线,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有冷暖两种区分。红光为低色温光源,被称为“暖光”,蓝光为高色温光源,被称为“冷光”。在不同的环境光影响下,画面中的色温会出现偏差,无法显示真实色彩。同时,屏幕色温与眼睛色觉习惯差异过大时,会对视网膜产生刺激,色觉搭配失调或异常都会引起眼睛不适,长期易导致视疲劳。
简单说,光线传感器就是根据不同场景,将显示亮度与色温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比值,起到良好的显示体验、护眼功能与节能效果。投影仪,正是一个对光线波动较为敏感的数码产品,存在极高的产品需求匹配度。
二、万物皆显示
如果单看投影仪的市场规模,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太小太小。

全球投影仪出货量大概2000万水平,国内市场500-600百万。这个量级,很容易被忽略。
但是,最近一项创新产品,为沉寂许久的消费电子市场,注入一道强心剂。这个产品就是火爆一时的AI PIN。

AI PIN除了在内容上兼容ChatGPT4以外,他的功能形态正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移动投影仪。它像《星际迷航》里的全系发射器一样,随时随地、不限任何空间、无须任何介质,投影视频画面。这个产品一旦成熟推广,又将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AI PIN的投影环境更加随机,环境光源更加复杂,外部干扰更加多变,如何调节画面实现更优画质呈现,不得不依赖光线传感器的配合。包括对显示亮度、色温、色彩、焦距等更多复杂参数的调节。
如果这个市场能够打开,至少是下一个TWS,出货量少说也是上亿级别。
光无处不在。存在光线变化、存在显示需求的地方,就自然少不了光线传感器。能获得应用的市场还包括:
手机:年销量12亿
手环手表:年销量2-3亿
平板:年销量1.5亿
笔记本:年销量3亿
电视:年销量2亿
汽车:年销量8000万
XR:年销量1000万
有屏幕的地方,自然就需要光线传感。甚至没有屏幕的地方,比如空间投影、车载投影的普及,也在催生光线传感的需求。
三、增长第三极
指纹是汇顶第一主力产品,触控芯片重回快速增长,甚至可能成为超过指纹的重要产品。那第三增长极在哪?在光线与安全二选一的情况下,现在我会毫无疑问选择前者。
因为光的世界,能读取并利用的数据信息很多。市场已知的环境光与色温,都可以统称为光线传感的细分类别。根据光的特性,还有许多功能的光线传感设备。

汇顶第一代光线传感器,集成了环境光、色温与距离检测,打造一颗三合一芯片。
2021年底,小米12手机搭载了汇顶单色温功能的芯片。
2023年初,联想拯救者Y900搭载了汇顶色温+环境光芯片。
时隔两年,汇顶第二代光线传感器面世,在性能上全面升级,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一家国内咨询公司叫QY Research,给出了市场预测,环境光+接近传感的市场规模在3亿美元左右,最新的预测,到2029年达4.19亿美元。但我这给他修正一下,包括手机前置、后置,加上色温、颜色、防频闪等多种集成类产品,就当前而言,整个光线传感市场规模至少在5亿美金元以上,远期而言达到7-8亿美元量级,呈现稳步增长状态。这里还没有计算汇顶称之为健康传感器,以及3D视觉类的ToF和结构光,这也是广义光线传感的组成。
按5亿美金的市场计算,也就是30-40亿人民币市场空间,汇顶保持20-30%市占率,争取5-10元营收是非常可观的。
总结十点
1.汇顶第二代光线传感器迎来商用,在首代版本上实现了全新升级。这是期待已久的产品,始终在光学领域深耕的汇顶科技,有理由相信,会继续在光学领域再放异彩。
2.投影领域所能带来的营收实在有些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手机端的光线传感才是重头戏,屏下环境光更是当前技术天花板。更多功能组合的光线传感器陆续推出,将为汇顶业绩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3.也别小看投影,虽然现在量级小,而AI PIN的横空出世,有望将无处不投影的市场逐渐打开,虽然现在AI PIN只能投射简单的画面,再过2-3年时间,应该能看到比较明确的预期市场。
4.不管是VR领域的显示类产品,还是AR领域的投影类产品,元宇宙的未来,必然少不了光线传感器的辅助。这个方向还是希望苹果Vision Pro可以玩出点名堂,给乏味的消费电子市场带来一点冲击力。
5.很多人说到光线传感器,就等价认为是环境光ALS。正如上文所说,光线传感的细分很多,不同类型的芯片,通过不同封装集成,实现不同的功能,所以这是一条很长的组合产品,还有很多创新功能会逐步落地。
6.我之所以称他为第三增长极,因为这是汇顶目前除指纹和触控以外,最有希望超过10亿营收的产品线,要知道汇顶做了十多年的触控,也一直保持10亿上下的营收水平,直到23年才实现大幅跃升。未来,光线传感何时能在手机大客户上商用才是关键。郭大V说24年就能在某遥遥领先厂商用替代,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呵呵”了。
7.为什么我对光线传感这么自信,首先光学就是汇顶的主战场,有光学的技术基础与延伸优势,其次这是完全由华人团队研发的产品,那就是一个靠谱。汇顶全球研发基地20多个,海外占了一半多,这些年没有搞成一个像样的产品。抱歉,我又吐槽了一下外国人。
8.这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因为在这里投入,远远不及如超声波等其他产品线的开支,但回报率确很可观。东拼西凑的团队完成第一代产品的商用,两年内完成二代版本研发,三年内实现手机端也是最难技术领域的落地,规模替代效应就会很快体现。
9.光线传感的对手只有海外巨头AMS,如果还要再扩大竞争范围,ST也能算半个,国产那些只能做低端的1-2块钱的企业就直接忽略不计吧,唯一有点实力的在研企业是虹软科技,只是都4-5年了吧,到目前仍然没有做出任何成果。科创板上市了一家美芯晟半导体公司,也进入了光线传感赛道,产品落后不做评价。
10.很多非行业内的人甚至不知道这个产品,这也是好事,给了汇顶比较宽容的发展环境。这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爆发力的产品,但国产替代的强烈预期、产业增长的广阔空间、光学技术的较高壁垒,为这个产品带来很大的期待。
光感是一条长赛道,不能用短期思维来看待这个第三增长极产品。再给汇顶一年时间,在手机端领域迎来强有力的屏下光感产品。
让我们拭目以待,一起探寻光的新视界。
作者:聪明的小陈
链接:https://xueqiu.com/9259131612/267717939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责任编辑:sophie
相关文章
-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原创] 安森美的新目标
- 2 罗塞塔号撞向 67P 彗星,结束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彗星探测任务
- 3 Win10免费结束后竟是这表现:微软懵了
- 4 后摩尔时代光计算芯片成破局关键,国产厂商大有可为!
- 5 [原创] 从小米的隔空充电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