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进:“IP技术+生态合作”双轮驱动,芯原推动AI可穿戴行业新浪潮

2025-04-16 14:57:42 来源: 互联网
4月16日下午,芯原在上海召开了以“智慧可穿戴:始终在线、超轻量、超低能耗”为主题的技术研讨会,聚焦AI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融合创新。在研讨会现场,汇聚了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AI可穿戴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芯原股份首席战略官、执行副总裁、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带来“可穿戴设备:赋予你更近的AI交互”的主题演讲。


戴伟进表示,以AI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正从“单一工具”向“智能伴侣”跃迁,通过核心技术突破重构人机交互范式。

当前,可穿戴AI市场爆发,正在驶入快车道。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AI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397亿美元,并以年复合增长率27.7%高速扩张(2025-2034),其中AI眼镜、智能耳机等细分品类增长显著。中国正成为AR领域的主导者:2023年中国AR设备出货量占全球近50%,预计2027年将突破750万台(全球1500万台),年增速高达138.6%。


芯原预测,AI眼镜销量将从2024年的152万台飙升至2035年的14亿台,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超200亿元,2030年或达1200亿元(CAGR 35%),凸显其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潜力。


在技术层面,生成式AI、多传感融合、轻量化设计、低功耗设计及自然语言实时交互是AI+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关键技术。生成式AI提升交互自然度,多传感融合数据经其转化可提供场景化服务;轻量化与低功耗设计是实现设备 “全天候无感佩戴” 的核心,数据显示AI眼镜重量超50g易生压迫感;端云协同的协作计算架构可平衡算力与隐私,端设备处理本地简单任务,云端完成复杂计算。

芯原在可穿戴领域早有布局,推出低功耗IP系列,如GCNano 3DVG GPU,支持3D/2.5D渲染,平衡视觉效果与功耗,适用于智能手表、AR眼镜等设备;基于“紧耦合系统架构”推出子系统解决方案及AI眼镜参考设计,优化功能、性能与续航;芯原的DDR-less技术与Flexa™接口可将设备续航延长至30天(200mAh电池),已服务超30家手表SoC厂商及头部AR客户。


此外,芯原的VeriHealthi健康监测平台整合生物传感器与AI算法,提供心率、活动监测等服务,助力健康管理。


芯原旨在以低功耗+生成式AI驱动体验升级,凭借NPU/IP技术积累,与Rokid、XREAL等头部品牌深度合作,推动终端设备快速迭代,帮助客户实现技术突破。

结语


从行业现状来看,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技术瓶颈(如续航与算力平衡)与商业模式创新压力。未来方向包括:

· 边缘侧小模型:如DeepSeek推动的“小参数大模型”,降低设备端AI部署门槛。
· AI Agent普及:自主感知、决策的智能体(如语音助手升级)将渗透生活全场景。
· 内容生态共建:科技企业的平台加速AR应用开发,推动消费级爆发。

能看到,当前行业挑战与趋势同在,生成式AI正在重塑产业生态。

芯原通过“IP技术+生态合作”双轮驱动,正成为可穿戴AI芯片领域的隐形冠军。随着生成式AI与空间计算深度融合,可穿戴设备将从“工具”进化为“数字器官”,重新定义人、机、环境的交互范式。而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与市场潜力,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战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