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芯片,走向Chiplet:芯原扮演重要角色
2024-12-19
18:06:35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早前,ICCAD时隔20年再回上海举办。在会议首日上午举办的高峰论坛上,芯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博士以《基于Chiplet的智慧驾驶芯片平台》为题发表演讲。
如大家所看见,在过去几年,电动化和智能化席卷了汽车产业,这进而带动了汽车芯片的算力需求。知名分析机构Yole也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汽车处理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于是,性能越来越强的中央处理器对于实现最先进的ADAS功能至关重要。
戴博士在演讲中也指出,汽车产业升级促进了对高端智驾芯片的需求,并提升了汽车芯片的价值和价格比重。其中,Chiplet就成为了汽车芯片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汽车大芯片,Chiplet渐成主流
自摩尔定律被英特尔创始人提出以来,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过去数十年里一直指导着芯片行业的前进。但随着硅材料进入极限,光刻机和相关设备的减速,使得摩尔定律实际上失效了。但AI和智能驾驶汽车对算力的需求还没到顶。
于是,行业便转向了Chiplet寻求帮助。
如图所示,传统的单片芯片架构由集成到单个硅片上的电路的各个功能/核心组成。相比之下,Chiplet将所有功能分解为模块化可互操作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针对特定功能进行优化,并“混合搭配”在一起以创建一个综合系统 。换句话说,Chiplet设计架构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

也正是因为Chiplet的出现,让摩尔定律重新焕发活力。而且,这种将芯片“拆分”的方法,还可以带来设计灵活性、成本效益、功耗降低、可扩展性和定制性等优势。这种技术也从最初的PC应用,走向了数据中心和最近的汽车。
欧洲知名机构imec之前曾表示,驱动下一代 ADAS/自动驾驶和车载信息娱乐 (IVI) 所需的计算性能非常巨大。很快,每辆汽车都需要一台车载超级计算机,而这台超级计算机不能仅仅依靠单芯片来运行。这时候,结合了旨在高效执行特定功能的基于Chiplet架构的芯片就能发挥重要作用——让汽车 OEM 能够根据各种应用需求量身定制具有成本效益的系统。并且,通过更换其中的Chiplet,这些系统可以快速适应不同车型和升级车型。
正因为如此重要,各大厂商正在围绕着包括汽车Chiplet在内的各类“芯粒”做布局。但戴伟民博士认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Chiplet是一项涉及软硬件和先进封装的综合性技术。因此,想成为一家可靠的Chiplet供应商,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拥有优质可靠的半导体IP、懂先进芯片设计、懂先进封装,此外,还要懂得如何把这些Chiplet“拼”起来。
在戴伟民博士看来,Chiplet技术在云端训练和自动驾驶上面大有可为。这也是芯原正在积极布局的领域。
依托自研IP,芯原的出击
作为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芯原在多个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
例如在IP方面,作为中国本土唯一一家跃进全球前十的IP供应商,芯原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 (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 (NPU IP)、视频处理器IP (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 (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 (ISP IP) 和显示处理器IP (Display Processing IP) 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这些自有的IP,芯原已经打造出拥有丰富面向人工智能 (AI) 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实时在线 (Always-on) 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过去几年,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 (系统级芯片) 向SiP (系统级封装) 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 (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 (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 (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针对车企造芯所面临的设计周期长、良率低、算力扩展困难等挑战,芯原也正在基于自有核心技术,以及为客户定制高端自动驾驶芯片的经验,通过芯片和封装协同设计,推出了平台化的Chiplet芯片设计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高算力、低功耗、高可靠性要求的智慧出行市场需求。”戴伟民博士在高峰论坛演讲中说。
从戴伟民博士的介绍我们得知,全球的Chiplet市场呈现几个不同的态势:例如在国外,厂商都是自己制造自己的Chiplet架构芯片,没有真正的Chiplet颗粒供应商。归根到底是因为在设计独立的Chiplet颗粒时,需要综合衡量Chiplet的应用方向,客户对功能和性能的共性需求,用户芯片的仿真、封装和测试的前瞻性设计,以及供应等诸多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性价比且通用性较高的Chiplet颗粒,否则无法真正解决客户的痛点。因此,Chiplet的开发不能脱离实际需求,否则即使技术实现了,产品也难以找到市场。
但如上所述,戴伟民博士坚信,汽车会是Chiplet发挥的大舞台,这也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动驾驶迭代的技术方向,芯原多年的积累,也让公司能在这个领域一展所长。“但是,现在Chiplet还面临包括接口标准统一、先进封装技术成本较高等在内的诸多问题,Chiplet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戴伟民博士表示芯原正在积极且坚定地推进Chiplet解决方案,比如成功研发了基于Chiplet架构的高性能计算/汽车客户芯片、完成了CoWoS封装设计项目、推出了UCIe/BoW兼容的物理层接口等,并正在推出Chiplet智驾系统芯片设计平台。此外,芯原还在积极推进面板级封装技术的应用研发等。
为此笔者认为,在芯原的帮助下,国产汽车芯片产业有望在当前环境下实现新的突破。
如大家所看见,在过去几年,电动化和智能化席卷了汽车产业,这进而带动了汽车芯片的算力需求。知名分析机构Yole也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汽车处理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于是,性能越来越强的中央处理器对于实现最先进的ADAS功能至关重要。
戴博士在演讲中也指出,汽车产业升级促进了对高端智驾芯片的需求,并提升了汽车芯片的价值和价格比重。其中,Chiplet就成为了汽车芯片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汽车大芯片,Chiplet渐成主流
自摩尔定律被英特尔创始人提出以来,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过去数十年里一直指导着芯片行业的前进。但随着硅材料进入极限,光刻机和相关设备的减速,使得摩尔定律实际上失效了。但AI和智能驾驶汽车对算力的需求还没到顶。
于是,行业便转向了Chiplet寻求帮助。
如图所示,传统的单片芯片架构由集成到单个硅片上的电路的各个功能/核心组成。相比之下,Chiplet将所有功能分解为模块化可互操作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针对特定功能进行优化,并“混合搭配”在一起以创建一个综合系统 。换句话说,Chiplet设计架构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

也正是因为Chiplet的出现,让摩尔定律重新焕发活力。而且,这种将芯片“拆分”的方法,还可以带来设计灵活性、成本效益、功耗降低、可扩展性和定制性等优势。这种技术也从最初的PC应用,走向了数据中心和最近的汽车。
欧洲知名机构imec之前曾表示,驱动下一代 ADAS/自动驾驶和车载信息娱乐 (IVI) 所需的计算性能非常巨大。很快,每辆汽车都需要一台车载超级计算机,而这台超级计算机不能仅仅依靠单芯片来运行。这时候,结合了旨在高效执行特定功能的基于Chiplet架构的芯片就能发挥重要作用——让汽车 OEM 能够根据各种应用需求量身定制具有成本效益的系统。并且,通过更换其中的Chiplet,这些系统可以快速适应不同车型和升级车型。
正因为如此重要,各大厂商正在围绕着包括汽车Chiplet在内的各类“芯粒”做布局。但戴伟民博士认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Chiplet是一项涉及软硬件和先进封装的综合性技术。因此,想成为一家可靠的Chiplet供应商,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拥有优质可靠的半导体IP、懂先进芯片设计、懂先进封装,此外,还要懂得如何把这些Chiplet“拼”起来。
在戴伟民博士看来,Chiplet技术在云端训练和自动驾驶上面大有可为。这也是芯原正在积极布局的领域。
依托自研IP,芯原的出击
作为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芯原在多个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
例如在IP方面,作为中国本土唯一一家跃进全球前十的IP供应商,芯原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 (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 (NPU IP)、视频处理器IP (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 (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 (ISP IP) 和显示处理器IP (Display Processing IP) 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这些自有的IP,芯原已经打造出拥有丰富面向人工智能 (AI) 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实时在线 (Always-on) 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过去几年,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 (系统级芯片) 向SiP (系统级封装) 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 (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 (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 (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针对车企造芯所面临的设计周期长、良率低、算力扩展困难等挑战,芯原也正在基于自有核心技术,以及为客户定制高端自动驾驶芯片的经验,通过芯片和封装协同设计,推出了平台化的Chiplet芯片设计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高算力、低功耗、高可靠性要求的智慧出行市场需求。”戴伟民博士在高峰论坛演讲中说。
从戴伟民博士的介绍我们得知,全球的Chiplet市场呈现几个不同的态势:例如在国外,厂商都是自己制造自己的Chiplet架构芯片,没有真正的Chiplet颗粒供应商。归根到底是因为在设计独立的Chiplet颗粒时,需要综合衡量Chiplet的应用方向,客户对功能和性能的共性需求,用户芯片的仿真、封装和测试的前瞻性设计,以及供应等诸多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性价比且通用性较高的Chiplet颗粒,否则无法真正解决客户的痛点。因此,Chiplet的开发不能脱离实际需求,否则即使技术实现了,产品也难以找到市场。
但如上所述,戴伟民博士坚信,汽车会是Chiplet发挥的大舞台,这也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动驾驶迭代的技术方向,芯原多年的积累,也让公司能在这个领域一展所长。“但是,现在Chiplet还面临包括接口标准统一、先进封装技术成本较高等在内的诸多问题,Chiplet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戴伟民博士表示芯原正在积极且坚定地推进Chiplet解决方案,比如成功研发了基于Chiplet架构的高性能计算/汽车客户芯片、完成了CoWoS封装设计项目、推出了UCIe/BoW兼容的物理层接口等,并正在推出Chiplet智驾系统芯片设计平台。此外,芯原还在积极推进面板级封装技术的应用研发等。
为此笔者认为,在芯原的帮助下,国产汽车芯片产业有望在当前环境下实现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原创] 安森美的新目标
- 2 罗塞塔号撞向 67P 彗星,结束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彗星探测任务
- 3 闪存创新的四个方向,西部数据出招
- 4 苹果传出收购 McLaren 为哪桩?外媒:看上数据感测技术
- 5 高通李俨:十大优势让蜂窝车联网技术更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