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I晶端显示转型传感器领域,多款创新产品亮相SENSOR CHINA
2025-09-30
18:38:02
来源: 李晨光
点击
在SENSOR CHINA 2025展会上,JDI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部总监杨沪春、技术支持经理管益川向半导体行业观察等媒体分享了公司的重要战略转型及当前进展。

JDI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部总监杨沪春
从显示专家到感知技术革新者,这家老牌企业正将其在TFT工艺上的深厚积累延伸至广阔的传感器市场。
技术转型,从显示到感知的战略延伸
据了解,Japan Display Inc.(JDI)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变革。曾经专注于中小尺寸半导体显示业务的企业,如今将传感器业务提升至公司战略的新高度。
“JDI以前专注于中小尺寸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在TFT有源驱动和半导体制造工艺上有较好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杨沪春表示,“近年来,我们正在围绕三大支柱进行转型,传感器领域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转型并非偶然。据公司技术支持经理管益川介绍,公司认为传感器领域有广泛前景,相关技术有着良好的施展空间。“将其视为公司转型的关键方向,业务拓展的重要拼图。”
对于显示业务与传感器业务的协同效应,JDI有着清晰的认识。“它的很多客户群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基础技术也有少相通之处,虽然传感器和显示类属于不同品类,仍然有较多可以协同的地方。”
创新产品,四大传感器技术齐亮相
据介绍,在本次展会上,JDI带来了四款颇具创新性的传感器产品,展现了公司在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实力。
管益川详细介绍了这些产品:
高灵敏度新型触控传感器Zinnsia,可以把木材、大理石、织物、皮革甚至植物都变成触控媒介。这款产品的推出,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可能迎来革命性变化。
第二款是触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压力感测,实现压力分布的高精度可视化。
第三款是可拉伸传感器,可以像皮肤一样能够伸缩弯曲和扭曲,非常适合可穿戴和医疗设备。”
最后一款是OPD传感器(有机光电二极管的传感器)。“在柔性基板上形成有机光电探测层,轻薄柔性,适合下一代生物识别技术。”
据杨沪春透露,本次展示的四五种传感器产品中,已有两个实现量产,标志着JDI的传感器业务已从研发阶段步入商业化阶段。
JDI进军传感器领域的底气,来自于其在TFT工艺上的深厚积累。
管益川解释道:“我们的压力传感器、拉伸传感器甚至OPD传感器,都是基于我们显示领域的制造工艺和设计原理,有相通的地方。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环节,公司有很多的沉淀。”
使用TFT工艺制造传感器并非易事。杨沪春指出:“TFT工艺有其特性。我们本身也瞄准了一些行业需要超高精度感应、高反应速度等等这些特性,这些特性是这个行业迫切需要的,也是我们的传感器的重要特点。”
显示行业对响应速度的极致追求,为JDI的传感器产品带来了先天优势。“显示行业说的最多的就是反应速度,毫秒级。现在除了我们偏向于数字传感器比传统某些反应速度更快,同时体积更加小。”杨沪春补充道。
在市场拓展方面,JDI有着明确的聚焦方向。“比如工业领域、医疗领域、机器人领域,IoT等等。”杨沪春列举了公司优先瞄准的行业,这些领域对传感器性能有着特殊要求,正好契合JDI的技术优势。在汽车电子这一热门领域,JDI也已开始部署。
在生产模式上,JDI保持了灵活性。“传感器大部分产品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后续也有一些会根据产品形态包括客户的需求,选择其他更灵活的合作方式。”杨沪春表示。
公司持开放的合作态度:“客户如果有核心技术,可以用我们先进的制造工艺,双方合作。我们现在是相对比较开放的方式,在海外、国内都会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
本土服务,全方位支持中国市场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JDI在中国设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
“在国内目前我们在上海、苏州、深圳都设有分支机构,总部位于上海。”杨沪春介绍,“中国涵盖了销售、技术支持、品质,可以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不过他也提到:“传感器部分核心研发在日本。”这表明JDI在保持核心技术研发集中的同时,通过本地化团队提供贴近市场的服务。
JDI晶端显示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但方向已经明确。基于TFT工艺的技术积累,这家老牌显示企业正将其制造优势延伸至传感器这一新兴领域。
从能把木材、大理石变为触控介质的Zinnsia传感器,到像皮肤一样可伸缩的柔性传感器,JDI带来的不仅是一款款创新产品,更是对人机交互未来可能性的重新定义。
在显示业务基础上,传感器与半导体封装将共同构成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驱动这家老牌企业驶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JDI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部总监杨沪春
从显示专家到感知技术革新者,这家老牌企业正将其在TFT工艺上的深厚积累延伸至广阔的传感器市场。
技术转型,从显示到感知的战略延伸
据了解,Japan Display Inc.(JDI)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变革。曾经专注于中小尺寸半导体显示业务的企业,如今将传感器业务提升至公司战略的新高度。
“JDI以前专注于中小尺寸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在TFT有源驱动和半导体制造工艺上有较好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杨沪春表示,“近年来,我们正在围绕三大支柱进行转型,传感器领域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转型并非偶然。据公司技术支持经理管益川介绍,公司认为传感器领域有广泛前景,相关技术有着良好的施展空间。“将其视为公司转型的关键方向,业务拓展的重要拼图。”
对于显示业务与传感器业务的协同效应,JDI有着清晰的认识。“它的很多客户群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基础技术也有少相通之处,虽然传感器和显示类属于不同品类,仍然有较多可以协同的地方。”
创新产品,四大传感器技术齐亮相
据介绍,在本次展会上,JDI带来了四款颇具创新性的传感器产品,展现了公司在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实力。
管益川详细介绍了这些产品:
高灵敏度新型触控传感器Zinnsia,可以把木材、大理石、织物、皮革甚至植物都变成触控媒介。这款产品的推出,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可能迎来革命性变化。
第二款是触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压力感测,实现压力分布的高精度可视化。
第三款是可拉伸传感器,可以像皮肤一样能够伸缩弯曲和扭曲,非常适合可穿戴和医疗设备。”
最后一款是OPD传感器(有机光电二极管的传感器)。“在柔性基板上形成有机光电探测层,轻薄柔性,适合下一代生物识别技术。”
据杨沪春透露,本次展示的四五种传感器产品中,已有两个实现量产,标志着JDI的传感器业务已从研发阶段步入商业化阶段。
JDI进军传感器领域的底气,来自于其在TFT工艺上的深厚积累。
管益川解释道:“我们的压力传感器、拉伸传感器甚至OPD传感器,都是基于我们显示领域的制造工艺和设计原理,有相通的地方。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环节,公司有很多的沉淀。”
使用TFT工艺制造传感器并非易事。杨沪春指出:“TFT工艺有其特性。我们本身也瞄准了一些行业需要超高精度感应、高反应速度等等这些特性,这些特性是这个行业迫切需要的,也是我们的传感器的重要特点。”
显示行业对响应速度的极致追求,为JDI的传感器产品带来了先天优势。“显示行业说的最多的就是反应速度,毫秒级。现在除了我们偏向于数字传感器比传统某些反应速度更快,同时体积更加小。”杨沪春补充道。
在市场拓展方面,JDI有着明确的聚焦方向。“比如工业领域、医疗领域、机器人领域,IoT等等。”杨沪春列举了公司优先瞄准的行业,这些领域对传感器性能有着特殊要求,正好契合JDI的技术优势。在汽车电子这一热门领域,JDI也已开始部署。
在生产模式上,JDI保持了灵活性。“传感器大部分产品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后续也有一些会根据产品形态包括客户的需求,选择其他更灵活的合作方式。”杨沪春表示。
公司持开放的合作态度:“客户如果有核心技术,可以用我们先进的制造工艺,双方合作。我们现在是相对比较开放的方式,在海外、国内都会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
本土服务,全方位支持中国市场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JDI在中国设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
“在国内目前我们在上海、苏州、深圳都设有分支机构,总部位于上海。”杨沪春介绍,“中国涵盖了销售、技术支持、品质,可以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不过他也提到:“传感器部分核心研发在日本。”这表明JDI在保持核心技术研发集中的同时,通过本地化团队提供贴近市场的服务。
JDI晶端显示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但方向已经明确。基于TFT工艺的技术积累,这家老牌显示企业正将其制造优势延伸至传感器这一新兴领域。
从能把木材、大理石变为触控介质的Zinnsia传感器,到像皮肤一样可伸缩的柔性传感器,JDI带来的不仅是一款款创新产品,更是对人机交互未来可能性的重新定义。
在显示业务基础上,传感器与半导体封装将共同构成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驱动这家老牌企业驶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