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乐德传感器:日本70年技术积淀与中国制造的本土化融合

2025-09-30 18:41:51 来源: 李晨光
传承日本大泉70年NTC技术基因,这家深耕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正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在热敏电阻领域构建独特竞争力。
 
“我们2023年全资收购了日本大泉,这家企业有70多年历史,一直聚焦在NTC方面。”在SENSOR CHINA 2025展会上,浙江富乐德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一郎向业界介绍了公司的技术渊源。
 


浙江富乐德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一郎
 
这家日资背景的传感器企业,正在探索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将日本的技术积淀与中国的产业链优势相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技术传承,七十年专注NTC的工匠精神 

浙江富乐德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技术血脉可追溯至拥有70多年历史的日本大泉公司。这家被收购的企业长期专注于NTC热敏电阻领域,展现出日本制造业特有的工匠精神。
 
陈一郎表示,“我们收购他们也是希望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突破。我们希望通过日本的品控,保证他们在陶瓷材料上的技术积累来延伸。”
 
NTC热敏电阻作为基础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控制和补偿领域。日本大泉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积淀,为富乐德传感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种长期专注一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模式,正是日本制造业的典型特征。
 
富乐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延续日本企业的发展路径,而是积极探索本土化创新。“通过中国整个产业链进行降本,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国产化。”
 
富乐德传感器在中国市场进行了精心布局,形成了上海、浙江丽水和广东东莞三地协同的生产体系。
 
“销售和研发主要集中在上海,东莞负责传感器的组装,浙江丽水聚焦实验、组装和芯片的生产设计等。”陈一郎详细介绍了各基地的职能分工,这种布局体现了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入。东莞工厂源自收购的日本大泉公司,而丽水工厂则是新建项目。
 
“我们计划将丽水工厂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传感器生产工厂。”陈一郎透露。
 
三地协同的布局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增强了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上海作为研发和销售中心,贴近人才和市场;丽水专注于芯片生产和实验;东莞负责成品组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集团协同,跨领域技术融合创造新价值
 
富乐德传感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富乐德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集团历史非常悠久了,在中国布局40多年了,在汽车、储能、家电、医疗等领域都有非常多的涉猎。”陈一郎介绍。
 
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为传感器业务带来了独特优势。陈一郎举例说明:“我们有一家公司叫富乐华,做陶瓷基板衬底的,这个东西和我们目前传感器技术方面的很多东西会适配,包括我们客户群体也会有一定的一致性。”
 
更为典型的是与集团旗下大和热磁公司的技术互补。“大和热磁做的是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相当于控温,我们是测温,两个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种方案式的东西向客户提供。”
 
这种测温与控温的技术组合,使富乐德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温度管理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感器产品,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新品拓展,从NTC到PTC的战略延伸 

在巩固NTC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富乐德正在向PTC热敏电阻领域拓展。
 
“我们目前准备推出一个PTC的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主要功能是加热作用。”陈一郎表示,“这个东西也是我们后面看整个市场新能源汽车上会用到PTC加热器,产值很高,希望这个方面进行一些开拓。”
 
从NTC到PTC的技术延伸,体现了富乐德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PTC加热器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这与公司重点布局的汽车电子领域高度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PTC产品的研发主要由中国团队主导。“这个产品是我们中国团队自己做的,从材料到生产过程都是中国本土为主体。”陈一郎强调,这标志着公司本土研发能力的提升。
 
基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富乐德锁定了新能源汽车、AI智能和智能工业等三大重点发展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富乐德看好的不仅是整车市场,更是与之相关的整个产业链机会。PTC加热器等产品在新能源汽车 thermal management 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点。
 
光通信领域因AI发展而迎来新机遇。“智能算法需要大量的光模块这些东西,前段时间可以看到股票市场光通信领域涨得挺多,包括现在开始搞1.6T的光模块。”陈一郎表示。
 
智能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升级的方向,也为传感器企业带来了广阔空间。“我们传感器这几个领域都是可以用的。传感器就是一个应用领域很广的产品。”陈一郎补充道。
 
本土化战略,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 

富乐德传感器正在推进深度的本土化战略,这不仅是生产的本土化,更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本土化。
 
“我们很多东西相比传统日企更本地化,我们的响应速度、价格,相对传统日企来说更具有优势一些。”陈一郎对比了富乐德与传统日企的差异。
 
在研发层面,公司采取了渐进式的本土化路径,最开始是从日本引进过来,现阶段做的是本土化的工作。
 
这种本土化策略使富乐德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特点,同时保持产品的质量水准。“日本在整个品质的把控上非常严谨,优秀的地方也要向别人学习,我们去改良一些更适用于本土化的东西。”陈一郎表示。
 
富乐德传感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对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我们从最开始到后端全产业整个链条在自己手里,我们对我们的品质都是非常有自信的。”
 
从陶瓷材料研发到芯片设计制造,再到传感器组装,富乐德掌握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传感器作为智能化升级的关键部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富乐德传感器凭借日本技术积淀与中国产业优势的有机结合,在热敏电阻这一细分领域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从NTC到PTC的技术延伸,从汽车电子到光通信的市場拓展,富乐德的战略布局既体现了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也展现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深度本土化决心。
 
在传感器国产化浪潮中,这种“日本品质+中国制造”的混合模式,或许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