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深耕中国四十年再出发: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沪上启新篇
2025-08-28
21:35:08
来源: 李晨光
点击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新四化转型和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趋势。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车企和供应商们都在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意法半导体(ST)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发展契机。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意法半导体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新址于在上海落成。这标志着意法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入布局,它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为汽车电动化、数字化等发展方向提供有力支持。

近日,在召开的意法半导体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媒体开放日上,意法半导体公司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志平,意法半导体中国区汽车市场及应用总监、上海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付志凯围绕意法半导体中国本地化战略和汽车电子业务规划与布局等进行了精彩分享与交流。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的活力与潜力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四十年来,意法半导体以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初心,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从最初的市场&销售办事处到如今覆盖设计研发、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制造及联合实验室的全链条布局,每一步都离不开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坚定投入。
意法半导体公司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志平
曹志平强调,公司近期全力推进的“在中国,为中国”本地化战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扎根中国市场的行动纲领。为确保这一策略的落地,意法半导体正围绕“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三条主线展开,以本地化思维打造真正适配中国市场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 中国设计:组建本地研发团队,精准把握中国市场脉搏;
· 中国创新:在中国建立7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封测创新中心;
· 中国制造:为碳化硅和STM32微控制器等关键产品提供完全本地化的供应链,包括中国本地落地的前端晶圆和后端封装测试的生产制造环节。

与此同时,秉持具有“本地化”思维的全球公司的理念,意法半导体正着力打造一条兼具成本效益和供应链韧性的中国本地化供应链,目前已取得了诸多进展:
· 与三安光电在重庆成立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工厂,成为率先将完整的本地化部署落地中国的国际半导体公司。
· 委托华虹宏力代工40纳米节点的STM32微控制器(MCU)等产品,实现STM32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并成为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双供应链模式的MCU大厂,既能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OEM厂商提供完全本地化的供应链支持,也能为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OEM厂商提供供应链选择权。
· 投资扩建深圳后端封测厂——该工厂是意法半导体全球最大的封装和测试基地之一,贡献公司超过50%的后端产能。
· 宣布与8英寸硅基氮化镓制造全球领军企业英诺赛科(Innoscience)签署氮化镓技术开发与制造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推进氮化镓功率技术的联合开发计划。
能够看到,历经四十载耕耘,意法半导体已在中国构建起完善的生态体系:近5000名员工覆盖全产业链职能,并深入市场前沿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了“技术-产品-制造-服务”的完整闭环生态。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本地化思维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扎根中国市场、服务产业升级,通过设计创新响应市场需求,依托制造升级保障供应链安全,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协同发力,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力量。”曹志平总结道。
意法半导体中国区汽车市场及应用总监、上海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付志凯
在付志凯的分享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数字化浪潮与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交汇,推动整车半导体含量从十几年前的300-400美元跃升至如今的超1000美元。

在这一进程中,意法半导体以全球前三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实力,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布局,全力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付志凯指出,当前汽车市场正围绕“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联”三大方向加速演进。消费者对驾乘体验的高要求推动ADAS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落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倒逼电动化技术升级,而“第三空间”概念则让车联网、智能座舱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功能迭代上,更重塑了产业生态——汽车厂商逐渐成为生态圈核心,半导体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与整车厂、一级供应商深度协同,共同定义产品创新方向。

在此背景下,半导体技术已成为汽车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驱动力。
在电动化领域,电驱系统、电池管理、车载充电机等核心环节对高效功率器件需求激增;数字化部分,ADAS、智能座舱、区域控制器等场景则要求更高算力、更安全的车规级MCU与传感器。意法半导体凭借覆盖MEMS、CMOS、BCD、碳化硅等在内的全系列专有工艺,构建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技术矩阵,包括MCU产品、视觉处理器、传感器、激光雷达产品、智能保险丝等产品,为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面对汽车电子的复杂需求,意法半导体以工艺创新为根基,打造了两大核心技术优势:一是电动化,二是数字化,为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据付志凯介绍,意法半导体在电动化领域有着深入布局,能提供多种先进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功率转换器、车辆控制单元、热管理、电驱逆变器和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等,这些解决方案拥有可扩展、创新功能、降低成本、优化体积等诸多优势。
意法半导体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产品组合,所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包含了经过系统级验证的先进技术,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能效,还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包,以及通过提供A样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缩短开发周期,加速新品上市时间。

在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意法半导体的车规MCU产品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付志凯为其总结了四大特点:
· Stellar P系列和G系列MCU产品基于全球首款28纳米、ARM架构开发,采用开源架构,有别于市场上其他定制核产品;
· 采用最先进的PCM工艺的NVM,存储密度比上一代工艺高一倍,是首家通过可靠性汽车兼容性认可且量产该工艺的公司,能满足客户对大容量存储和功能升级的需求,且保障了供应链安全;
· Stellar系列MCU支持环网架构,Stellar G系列集成网络Switch等IP,相比上一代星型网络架构更优,能减少线束长度和整车质量;
· 该MCU还具备先进的边缘AI能力,其NPU已通过车规级标准认证,在工业领域应用成熟,可帮助整车厂节约成本,实现快速故障检测和处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意法半导体的STi2Fuse电子保险丝也成为其差异化亮点。该产品能够替代传统熔断式保险丝,具备先进的诊断功能和更高的功能安全性。其能减轻整体重量,延长电池续航时间,配备电子保险丝的配电箱比机械保险丝减重25%,还具有自主线束保护功能。

在预测性维护方面,STi2Fuse产品在通断两种状态下均能监测电流、电压和温度,配合专用系统算法可检测早期性能降低退化,检测覆盖面高于标准故障预防机制,提高安全性。此外,该产品还能满足自动驾驶对高安全性和EDA450标准的要求,在遇到故障时能在小于100微秒内快速切断。
“从芯片角度来看,我们有单通道、双通道和四通道的产品可供选择,而友商仅能提供单通道产品,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产品的先进性”,付志凯表示,它还具有可配置的I2T熔断曲线这一先进技术特性,进一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目前该系列产品已被全球很多车企采用。
在分享中,付志凯重申了意法半导体“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深化筑牢中国市场根基,这一战略通过“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三大支柱落地:

其中,中国创新的核心载体便是此次扩建升级的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具有强大的功能,配备覆盖系统方案开发与芯片验证的全套设备和实验能力。

自2019年以来,该创新中心已推出34套覆盖电动化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包括OBC、VCU、充电机、智能钥匙等;能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芯片,如电动化领域BMS 的AFE芯片(已开发四代)、自动驾驶电源系列芯片和汽车MCU芯片等;并提供360度全方位技术支持,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能够加速产品上市并提供本地化支持。

不难看到,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优势体现在拥有30多年汽车半导体研发经验、强大的产品组合、优秀的合作伙伴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付志凯强调,该创新中心的价值在于能够加速新产品上市时间,通过本地化人才和研发为中国客户提供系统架构创新、本地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客户优化系统和成本,进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仍是意法半导体全球增长的核心引擎。意法半导体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响应电动化、数字化需求,依托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与中国客户携手推动汽车产业向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迈进。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ST如何通过中国本土化战略,将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反哺全球业务以提升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是否能从“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演进为“在中国,为全球”?
对此,曹志平向半导体行业观察表示,意法半导体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首先是旨在服务好中国客户。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供应商在本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由此可见,未来五到十年,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方案很可能在全球市场复制成功。因此,意法半导体高度重视如何利用在中国的投入和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理解来服务全球市场,期望未来能够实现“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布局。现阶段,公司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好中国本地客户上,但随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格局演变,未来有可能充分利用在中国的投入、产品开发和方案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
意法半导体中国区汽车电子&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应用总监
活动最后,半导体行业观察等一众媒体还参观了意法半导体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进一步了解到了该创新中心以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场景为核心,重点覆盖域控制、能源管理、智能底盘、定位系统及边缘AI等前沿领域,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参考解决方案,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及定制化服务的能力,为行业客户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并助力新能源行业拓展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发展。
意法半导体(ST)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发展契机。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意法半导体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新址于在上海落成。这标志着意法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入布局,它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为汽车电动化、数字化等发展方向提供有力支持。

近日,在召开的意法半导体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媒体开放日上,意法半导体公司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志平,意法半导体中国区汽车市场及应用总监、上海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付志凯围绕意法半导体中国本地化战略和汽车电子业务规划与布局等进行了精彩分享与交流。
“在中国,为中国”,意法半导体深耕中国四十年再出发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的活力与潜力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四十年来,意法半导体以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初心,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从最初的市场&销售办事处到如今覆盖设计研发、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制造及联合实验室的全链条布局,每一步都离不开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坚定投入。

曹志平强调,公司近期全力推进的“在中国,为中国”本地化战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扎根中国市场的行动纲领。为确保这一策略的落地,意法半导体正围绕“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三条主线展开,以本地化思维打造真正适配中国市场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 中国设计:组建本地研发团队,精准把握中国市场脉搏;
· 中国创新:在中国建立7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封测创新中心;
· 中国制造:为碳化硅和STM32微控制器等关键产品提供完全本地化的供应链,包括中国本地落地的前端晶圆和后端封装测试的生产制造环节。

与此同时,秉持具有“本地化”思维的全球公司的理念,意法半导体正着力打造一条兼具成本效益和供应链韧性的中国本地化供应链,目前已取得了诸多进展:
· 与三安光电在重庆成立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工厂,成为率先将完整的本地化部署落地中国的国际半导体公司。
· 委托华虹宏力代工40纳米节点的STM32微控制器(MCU)等产品,实现STM32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并成为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双供应链模式的MCU大厂,既能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OEM厂商提供完全本地化的供应链支持,也能为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OEM厂商提供供应链选择权。
· 投资扩建深圳后端封测厂——该工厂是意法半导体全球最大的封装和测试基地之一,贡献公司超过50%的后端产能。
· 宣布与8英寸硅基氮化镓制造全球领军企业英诺赛科(Innoscience)签署氮化镓技术开发与制造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推进氮化镓功率技术的联合开发计划。
能够看到,历经四十载耕耘,意法半导体已在中国构建起完善的生态体系:近5000名员工覆盖全产业链职能,并深入市场前沿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了“技术-产品-制造-服务”的完整闭环生态。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本地化思维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扎根中国市场、服务产业升级,通过设计创新响应市场需求,依托制造升级保障供应链安全,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协同发力,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力量。”曹志平总结道。
汽车产业变革,驱动半导体需求爆发

在付志凯的分享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数字化浪潮与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交汇,推动整车半导体含量从十几年前的300-400美元跃升至如今的超1000美元。

在这一进程中,意法半导体以全球前三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实力,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布局,全力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付志凯指出,当前汽车市场正围绕“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联”三大方向加速演进。消费者对驾乘体验的高要求推动ADAS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落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倒逼电动化技术升级,而“第三空间”概念则让车联网、智能座舱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功能迭代上,更重塑了产业生态——汽车厂商逐渐成为生态圈核心,半导体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与整车厂、一级供应商深度协同,共同定义产品创新方向。

在此背景下,半导体技术已成为汽车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驱动力。
在电动化领域,电驱系统、电池管理、车载充电机等核心环节对高效功率器件需求激增;数字化部分,ADAS、智能座舱、区域控制器等场景则要求更高算力、更安全的车规级MCU与传感器。意法半导体凭借覆盖MEMS、CMOS、BCD、碳化硅等在内的全系列专有工艺,构建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技术矩阵,包括MCU产品、视觉处理器、传感器、激光雷达产品、智能保险丝等产品,为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差异化技术布局,ST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面对汽车电子的复杂需求,意法半导体以工艺创新为根基,打造了两大核心技术优势:一是电动化,二是数字化,为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据付志凯介绍,意法半导体在电动化领域有着深入布局,能提供多种先进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功率转换器、车辆控制单元、热管理、电驱逆变器和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等,这些解决方案拥有可扩展、创新功能、降低成本、优化体积等诸多优势。
意法半导体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产品组合,所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包含了经过系统级验证的先进技术,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能效,还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包,以及通过提供A样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缩短开发周期,加速新品上市时间。

在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意法半导体的车规MCU产品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付志凯为其总结了四大特点:
· Stellar P系列和G系列MCU产品基于全球首款28纳米、ARM架构开发,采用开源架构,有别于市场上其他定制核产品;
· 采用最先进的PCM工艺的NVM,存储密度比上一代工艺高一倍,是首家通过可靠性汽车兼容性认可且量产该工艺的公司,能满足客户对大容量存储和功能升级的需求,且保障了供应链安全;
· Stellar系列MCU支持环网架构,Stellar G系列集成网络Switch等IP,相比上一代星型网络架构更优,能减少线束长度和整车质量;
· 该MCU还具备先进的边缘AI能力,其NPU已通过车规级标准认证,在工业领域应用成熟,可帮助整车厂节约成本,实现快速故障检测和处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意法半导体的STi2Fuse电子保险丝也成为其差异化亮点。该产品能够替代传统熔断式保险丝,具备先进的诊断功能和更高的功能安全性。其能减轻整体重量,延长电池续航时间,配备电子保险丝的配电箱比机械保险丝减重25%,还具有自主线束保护功能。

在预测性维护方面,STi2Fuse产品在通断两种状态下均能监测电流、电压和温度,配合专用系统算法可检测早期性能降低退化,检测覆盖面高于标准故障预防机制,提高安全性。此外,该产品还能满足自动驾驶对高安全性和EDA450标准的要求,在遇到故障时能在小于100微秒内快速切断。
“从芯片角度来看,我们有单通道、双通道和四通道的产品可供选择,而友商仅能提供单通道产品,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产品的先进性”,付志凯表示,它还具有可配置的I2T熔断曲线这一先进技术特性,进一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目前该系列产品已被全球很多车企采用。
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升级,ST助力中国本土化战略加速
在分享中,付志凯重申了意法半导体“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深化筑牢中国市场根基,这一战略通过“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三大支柱落地:

其中,中国创新的核心载体便是此次扩建升级的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具有强大的功能,配备覆盖系统方案开发与芯片验证的全套设备和实验能力。

自2019年以来,该创新中心已推出34套覆盖电动化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包括OBC、VCU、充电机、智能钥匙等;能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芯片,如电动化领域BMS 的AFE芯片(已开发四代)、自动驾驶电源系列芯片和汽车MCU芯片等;并提供360度全方位技术支持,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能够加速产品上市并提供本地化支持。

不难看到,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优势体现在拥有30多年汽车半导体研发经验、强大的产品组合、优秀的合作伙伴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付志凯强调,该创新中心的价值在于能够加速新产品上市时间,通过本地化人才和研发为中国客户提供系统架构创新、本地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客户优化系统和成本,进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仍是意法半导体全球增长的核心引擎。意法半导体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响应电动化、数字化需求,依托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与中国客户携手推动汽车产业向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迈进。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ST如何通过中国本土化战略,将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反哺全球业务以提升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是否能从“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演进为“在中国,为全球”?
对此,曹志平向半导体行业观察表示,意法半导体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首先是旨在服务好中国客户。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供应商在本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由此可见,未来五到十年,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方案很可能在全球市场复制成功。因此,意法半导体高度重视如何利用在中国的投入和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理解来服务全球市场,期望未来能够实现“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布局。现阶段,公司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好中国本地客户上,但随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格局演变,未来有可能充分利用在中国的投入、产品开发和方案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

活动最后,半导体行业观察等一众媒体还参观了意法半导体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进一步了解到了该创新中心以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场景为核心,重点覆盖域控制、能源管理、智能底盘、定位系统及边缘AI等前沿领域,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参考解决方案,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及定制化服务的能力,为行业客户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并助力新能源行业拓展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发展。
责任编辑:chenguang
相关文章
-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 ST深耕中国四十年再出发: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沪上启新篇
- 赋能AI未来!康盈半导体 AI 应用存储新品登陆 elexcon 2025 展会
- 康芯威ELEXCON 2025展示全栈自研实力:存储主控芯片突破技术壁垒,深耕AI与车载高端市场
- 昂瑞微OM6626系列开启Apple和Google双生态智能寻物新纪元
- 专为AI PC应用打造,格科推出高性能图像传感器GC5605
- 英特尔Gaudi 2E AI加速器为DeepSeek-V3.1提供加速支持
- 基于 NVIDIA Blackwell 的 Jetson Thor 现已发售,加速通用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 纳芯微正式推出超声雷达探头芯片NSUC1800:全国产供应链,DSI3协议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