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与韧性,全球电子协会四大战略助力中国电子产业升级

2025-09-30 18:44:18 来源: 邵逸琦
全球电子协会(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原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近日在沪举办媒体分享会,宣布将在中国市场全面推进“四大战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人才赋能、供应链韧性。在全球电子产业快速变革的关键时刻,这一举措将以"创新与韧性"为核心,为中国电子产业的价值升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注入新动能。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力量”:中国电子产业的历史性转型
 
电子产业是全球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支柱性行业,产值已超过6万亿美元。全球电子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W. Mitchell博士在会上指出:“电子行业是全球所有行业的支柱,包括人工智能、医疗、能源、交通等,很多行业都是依赖于电子行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电子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全球电子协会东亚区总裁肖茜表示:“过去20年,我们见证了电子产业在中国实现的飞跃。过去我们是全球的'世界工厂''制造中心',现在随着中国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全球新兴的创新驱动力量。”
 
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中国研发投入占GDP2.5%以上,占全球总研发投入的26.19%,仅次于美国;每年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一,其中三成以上来自电子和数字技术领域;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2024年增速分别达到7.7%和8.9%,远超规上工业5.8%的平均增速。
 
“中国电子制造业已经实现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肖茜强调,“今天的电子产业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代工生产,更是深度参与全球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合作。”
 

 
四大战略: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生态
 
面对全球贸易政策转变、供应链重构、技术迭代加速等多重挑战,全球电子协会在中国市场确立了四大战略方向:
 
标准引领:从采纳到制定的跨越
 
标准是全球电子协会的传统优势。肖茜介绍:“我们在中国有超过700多家会员,都是IPC标准的重要使用者。未来将继续通过标准的推广和落地,帮助企业从规模制造迈向质量和价值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正在从标准使用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近十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贡献、中国声音,”肖茜说,“像华为、中车这些企业已经在国际平台上开始建立新的标准,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半导体先进封装等前沿领域都有很多贡献。”
 
技术创新:聚焦前沿领域
 
协会将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封装、新能源等新一代技术,通过发布技术研究报告、行业指导书、最佳实践,以及推动产业示范项目,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落地。“这样能够帮助中国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占优势,并且在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肖茜表示。
 
人才赋能:培养第一生产力
 
“不论是创新还是制造,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肖茜强调。协会在中国的人才工作包括三个层面:每年培训和认证超过6000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举办“中国电子装联大师赛”等职业技能大赛;与高校、职校及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最新标准和行业实践。
 
供应链韧性:应对全球化挑战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供应链韧性显得尤为重要。肖茜指出,协会将从多元化布局、标准化管理、数字化追溯、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提供支持。”我们协会本身在全球主要区域市场都有布局或合作伙伴,能够为企业提供在地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早在30年前就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从推动无铅技术转变,到2014年与华为合作启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今年该标准已升级为ESG管理体系标准。
 
产业合作:标准化引领国际竞争力
 
中国中车集团的案例充分展现了标准化工作的价值。双方合作已超过30年,中车从最初为满足国际客户需求采用IPC标准,到推动内部人员培训认证,再到引领新标准立项,实现了完整的跨越。
 
2023年,由中车牵头,联合中国通号、庞巴迪等企业在IPC平台上发布了首份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的标准。目前中车集团拥有超过200名IPC认证工程技术人员,员工在技能大赛上屡次获得优异成绩。
 
中兴通讯等科技企业同样认可协会的价值。”长期以来,我们与协会携手,在5G、算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供应链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动力,共同为全球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对挑战:在变局中保持竞争力
 
面对地缘政治、贸易冲突等挑战,Mitchell博士强调:“中国依然是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全世界的供应链并不能以非常好的方式去维持和发展。”
 
对于“China+1”和“China for China”等供应链战略的演变,肖茜分析:“中国不仅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子制造,也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对跨国公司来讲,中国是一个不可失去的市场。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创新的新兴驱动力量,已经不再仅仅是帮助企业节约制造成本,而是帮助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全球竞争力。”
 
Mitchell补充道:“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有非常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制造能力。随着部分产能向其他地区转移,中国依然有机会以非常有竞争力的方式,在本土为中国市场进行生产。”
 
展望未来:构建更加智能、互联和可持续的电子产业
 
全球电子协会此次更名(从IPC改为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本身就体现了其全球化愿景。Mitchell解释:“以前IPC这三个字母在英文缩写中并没有什么含义,现在改名成为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可以更加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是谁。”
 
凭借近70年服务电子产业的历史、全球3000多家会员企业、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网络,协会有信心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其中,亚洲会员已占近30%,与产业分布高度吻合,中国企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Mitchell总结道:“创新可以推动进步,韧性可以确保我们的行业持久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我们行业前进的方向。我们是你们的全球电子协会,我们在这里一起推动创新,加强韧性,为行业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为全世界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肖茜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四个战略方向的深耕和产业伙伴的合作,能够推动中国企业实现从'规模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助力中国电子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在全球电子产业高速演进的十字路口,唯有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引领卓越电子,共创美好世界”,这一使命与愿景,正在成为整个产业的共同追求。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