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在渝召开 共话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擘画 2040 年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5-10-23 17:25:48 来源: 互联网
2025 年 10 月 22 日下午,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在 “汽车之城” 重庆 1 号馆・大会议区隆重举行。作为我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技术体系最全、层次最丰富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 30 多个国家的超 1 万名代表,包括 10 余位中外院士、数百位企业 CEO/CTO 及近千名技术报告人,同期举办的汽车创新技术展(AITX)覆盖全产业链 210 余家领先展商,展览面积达 25000 平方米,专业观众预计突破 3 万人次,规模、嘉宾层级及国际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开幕致辞:复盘产业跨越,锚定转型方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赵祥模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深刻变革,我国汽车产业已实现体系化、历史性跨越 —— 不仅产销规模持续领跑全球,更在技术原创、产品转型、品牌塑造、全球布局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大会以 “共话科技创新、共商发展路径、共绘合作蓝图” 为核心,设置 1 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5 场主论坛、100 场专题论坛及 35 场同期活动,旨在围绕行业重大创新需求,凝聚全球智慧破解发展难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系统总结了 “十四五” 以来我国汽车产业的三大成就:一是产销规模再创新高,2024 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 3100 万辆,连续 16 年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020 年不足 140 万辆跃升至 2024 年近 1300 万辆,市场占比超 40%,2025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占比进一步突破 46%;二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持续优化、动力电池成本下降 30%、快充能力达 4C 及以上,L2 级辅助驾驶渗透率从 16% 提升至 60% 以上;三是生态建设成效卓著,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体系,在燃料电池推广、换电模式、智能网联上路等领域开展前瞻试点。针对产业变革,李骏提出 “产业变革已拓展至全局”“发展机遇大于困难挑战”“高水平协同创新是应变之策” 三大判断,并宣布学会将通过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推进创新路标建设(如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3.0》)、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培育复合型人才四大举措,助力汽车强国建设。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震介绍了重庆作为国家汽车产业关键节点的发展成效:2025 年 1-9 月,重庆汽车产量达 193.1 万辆(居全国第三),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 80.5 万辆,同比增长 35.4%;集聚 19 家整车企业及 1200 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建成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培育 754 家汽车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马震表示,重庆正以 “四策协同” 促进 “四链融合”,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期待与全球伙伴深化合作,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重磅环节:颁奖启新程,发布绘就未来蓝图
 
本次大会的颁奖与发布环节亮点纷呈,多项行业重磅成果落地。在备受瞩目的 2025 年度 “汽车工业饶斌奖” 评选中,中国长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获此殊荣。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 “实干攻坚者” 与 “战略先行者”,朱华荣推动长安汽车构建全球研发布局,锚定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开启第三次创新创业,打造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等品牌(其中深蓝三年突破 50 万辆,阿维塔站稳高端市场)。领奖时,朱华荣表示,这份荣誉是对中国汽车人奋斗的肯定,未来将带领企业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助力中国品牌迈向全球。
 
大会还举行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授予仪式,12 位在学术与行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长安汽车张晓宇、东风汽车杨彦鼎等)获颁学会最高荣誉。此外,两大行业级平台同步启动:一是 “汽车行业透明供应链” 项目,由学会联合上海国际汽车城及一汽、东风、长安、比亚迪等 18 家整车企业共建,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供应链安全韧性升级;二是 “CSAE 汽车科创重庆联合体”,由学会携手重庆市科协、高新区及长安、赛力斯、重庆大学等 14 家单位发起,聚焦汽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需求,构建政产学研金用服协同创新生态。
 
最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3.0》全球发布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代表 2000 余位专家介绍核心成果。该路线图采用 “1+5+26” 架构(1 个总体报告、5 个技术群、26 个专题),首次将产品技术与制造技术体系独立成册,明确了 2040 年产业愿景:2028 年汽车产业碳排放基本达峰,2040 年在峰值基础上降低 6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 80%(乘用车超 85%、商用车超 75%);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完善,高级别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技术路线上,明确 2030 年内燃机普遍混动化,2030 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产业化,2035 年分布式电驱动成重要模式,2040 年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达 400 万辆。
 
思想碰撞:聚焦高质量发展,共探产业新路径
 
大会的主旨演讲与尖峰对话环节,全球行业领袖围绕 “汽车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深度交流。丰田汽车代表董事、副社长中嶋裕樹分享了 “人、车、基础设施三位一体” 的交通安全体系,介绍丰田与清华大学、一汽、广汽、比亚迪、华为联合发起的 “甲所行动”—— 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已在重庆普通公路实现不同品牌车辆的协同汇入,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性与效率,计划 2026 年在日本高速公路推进大型卡车自动驾驶验证。
 
在尖峰对话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强调 “反内卷” 与 “长期主义” 的重要性,呼吁构建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避免恶性竞争与流量炒作;朱华荣提出高质量发展需聚焦 “安全” 与 “盈利”,全球化布局要坚持 “长期化、本地化、体系化”,尊重当地法规与文化;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则从产业链分工角度指出,汽车产业将从 “垂直整合” 走向 “专业化分工”,供应商需以 “技术迭代 + 开放共赢” 构建核心竞争力,地平线与博世、日本主机厂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实践。
 
此外,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介绍了技术创新驱动产品高端化的实践:问界系列车型累计交付突破 80 万辆,辅助驾驶里程超 38 亿公里,智能安全体系避免潜在碰撞 200 多万次,2025 年双节期间辅助驾驶渗透率达 40%;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冬生分享了 “智电融合” 战略,通过 DMI 混动技术、四电机仰望平台,实现越野性能与安全水平的突破;深圳引望智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 BU)副总裁迟林春展示了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的技术成果,截至 2025 年 10 月,智能驾驶与座舱上车量均超 100 万辆,避免碰撞 300 万次;AVL 李斯特首席运营官 Lucas Walter 则聚焦 “效率创新”,其高效电驱单元在 WLP 循环中效率达 94%,内燃机热效率突破 44%,计划向 50% 迈进;中国汽研董事长周玉林发布 2025 年度 “揭榜挂帅” 项目,投入 1270 万元聚焦 10 项行业共性技术瓶颈,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大会落幕:凝聚共识,共启汽车强国新征程
 
本次大会通过开幕式、颁奖发布、主旨演讲、尖峰对话四大环节,全面复盘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成就,明确了 2040 年技术路线与高质量发展路径,落地了供应链协同、科创联合体等关键平台,为全球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所言,面对产业百年变革,唯有以协同创新打破壁垒、以技术突破抢占先机、以开放包容拥抱全球,才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 “汽车大国” 迈向 “汽车强国”。
 
据悉,本次年会的专题论坛与技术展览将持续开展,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芯片、测试检测等细分领域,为行业提供更多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接机会。全球汽车人将以本次大会为起点,携手应对挑战、共享机遇,共同书写汽车产业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新篇章。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